7月4日至18日,社市委组织开展“百名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助学支教服务活动”,由杭师大第二支社社员刘晓伟教授带领29名该校大学生等,又一次走进大山深处,在淳安梓桐镇里桐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活动已连续开展五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深受村民欢迎,当地媒体多次做了报道。
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巨大差距,贫困地区的孩子相比城里的孩子在各方面均处于弱势。他们最需要志愿者做什么?怎样的支教才会对他们的生命成长更有意义?这些都是支教团队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精神成长,这是他们最需要的“援助”,也是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支教最迫切和最有价值的工作。
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支教团队对如何开展农村素质教育做了积极探索。例如在举办各种有益孩子身心健康活动的同时,开设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亲情教育、人格教育、励志教育、礼仪教育、友情教育、生态教育、审美教育等课程,并针对农村孩子的生存现状和性格特点,开展了女童教育和男童教育,旨在促进贫困地区孩子的精神成长。相对于以开设文化知识课为主的其他支教活动,这样的支教内容尚属首创,而多年连续在同一所山区小学开展定点支教活动,由同一九三学社社员担任带队老师,这在全省也是鲜见的。
针对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现状,支教团队特别注重对这一群体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切实的作为给他们以关爱,对极度贫困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并将这种帮扶行动在每一批支教队员中接续下去。同时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完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农村单亲无亲家庭孩子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等,这些调研报告均被评为杭师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有的还被社市委录用。
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每年轮换一批,他们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砺,目睹了贫困家庭孩子的辛酸遭遇,对他们触动很大,特别是可以让他们在付出爱的同时学会爱。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志愿者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心、树立社会责任感和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等,具有深刻意义和积极作用。
(刘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