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人物
裘卓明:用半生岁月为磨床工艺写下注脚
发布时间:2025-10-30


        “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21年,是有着百年发展历程的高端装备研制企业、五大类磨床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者……”这段广为人知的公司介绍,与一位深耕工艺设计44年的老师傅密不可分——他就是九三学社杭州机床集团支社主委、高级工程师裘卓明。


        作为公司磨床研究院原工艺室主任,裘卓明自1981年进入杭州机床厂以来,将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机械制造行业。如今,这位花甲之年的老师傅依然以返聘高级工程师的身份活跃在一线,用行动诠释何为“退而不休、匠心永恒”。

 

        44年来,他主持参与多项新产品试制开发工作,荣获机械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技术论文4篇。作为第一起草人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他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感召下,裘卓明于1996年加入九三学社,社龄已近30年。在机床集团支社,他担任了多年的支委,并于2024年被选举为支社主委,双岗建功,为社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uploads/image/2025/11/04/qzm1.jpg


初入杭机

梦想启航,扎根基层

 

         1981年冬天,受在杭机工作的父亲影响,裘卓明进入杭州机床厂,与机械制造结下不解之缘。初入厂时,厂里为这批新员工安排了大学深造机会,1985年,裘卓明顺利毕业于机械制造专业,这为后续他的工艺设计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裘卓明被分配到二金工车间担任现场技术员。在一年的实习期里,他先后学习车床操作、铣床加工和液压部件装配,全面掌握基础技能。随后又到企业管理办公室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检查工作质量和厂里的管理体系。这两年半的基层历练,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让他对机械制造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198812月,裘卓明正式转入工艺设计岗位,师从周师傅学习双端面磨床的加工与装配工艺。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周师傅总是带着他深入生产一线,手把手教导他如何将图纸上的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工艺方案。“要常去车间看看我们的设备是怎么加工的,你才能设计出符合我们工厂工艺要求的设计方案。”周师傅的这句教诲成为裘卓明终身奉行的工作准则。此后,师徒二人在车间常常为了一个工艺细节反复推敲。周师傅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的裘卓明。

 

担任主任

创新突破,成果丰硕

 

        1997年,裘卓明凭借多年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被任命为新的工艺室主任,这个机会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自此,他更积极主动地对磨床及相关门类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和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以下是他成为工艺室主任后的一些突出成就:

 

大型龙门式数控平面磨床系列产品

 

        裘卓明参与完成了“大型龙门式数控平面磨床系列产品”的工艺设计及试制工作,其中HZ-K4020数控龙门平面磨床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数控龙门式平面磨床,工作台面长度4000mm×宽度2000mm,加工后长度4000mm×宽度2000mm的平面度要求为0.04mm以内,主要用于塑机墙板及模具表面的最终加工,其规格和精度均为当时国内之最。该项目荣获200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年度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度杭州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其中HZ-K4020型数控龙门平面磨床,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HZ-073型数控陶瓷切割机

 

        裘卓明参与完成了HZ-073型数控陶瓷切割机的开发研制工作。从技术上创新突破了非金属高硬脆性材料的切削加工的难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目获浙江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数控龙门式导轨磨床HZ-KD6520

 

        裘卓明参与完成了数控龙门式导轨磨床HZ-KD6520(工作台面长度6500mm×宽度2000mm)的开发研制工作,该机床是当时公司规格最大的龙门磨产品,也是当时公司单台机床售价最高的,是对当时的大型龙门导轨磨规格的一个突破,为以后工作台长度8米、10米的机床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机床获集团公司当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他重要成就

 

        此外,裘卓明参与开发的国家重点项目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板数控专用磨床MKB7025荣获2010年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杭州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他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装备项目HZ-092光学元件研磨抛光机床,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这些成就只是裘卓明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但足以证明他在技术研发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是杭机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

 

        2016年裘卓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证,从这年起,他开始接触标准化工作。

 

        裘卓明作为第一起草人,起草了国家标准GB/T 4022.12021《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精度检验 第1部分:工作台面长度至1600mm的机床》,该标准在公司众多卧轴矩台平面磨床中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他以第一起草人的身份,起草了国家标准GB/T 64762021《立轴矩台平面磨床 精度检验》;此外,他还起草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T/ZZB 32052023《数控强力成形磨床》,公司生产的数控强力成形磨床因此荣获“品字标”认证。

 

/uploads/image/2025/11/04/qzm2.jpg


传承匠心

培育新人,薪火相传

 

        裘卓明始终坚信“技术需要传承,匠心需要延续”。作为经验丰富的工艺专家,他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多年来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和技术诀窍无私传授给年轻工程师。他常说:“工艺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扎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理念深深影响着他的每一位徒弟。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青年技术骨干都已能够独立承担磨床各部件的工艺设计任务,并展现出较强的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他采取“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不仅在工作室内讲解工艺原理,更坚持带领徒弟深入生产一线。在车间里,他手把手教导如何观察加工过程、分析工艺问题,培养徒弟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脑想”的实践能力。

 

工艺设计

技术桥梁,质量基石

 

        工艺工装设计工程师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力量,他们将产品设计图纸转化为可实施的制造方案,确保设计理念通过具体的工艺方法和工装设备得以实现。他们需要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同时充分考虑制造可行性,在设计与制造之间建立起关键的技术纽带。

 

        以裘卓明的实践为例,从他参与的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板数控专用磨床到光学元件研磨抛光机床,每一项重大装备的制造突破都离不开精密工艺的有力支撑;他在YF40MnV新材料应用上的工艺创新,堪称通过工艺改进实现提质增效的典范;而他主导参与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更是工艺工程师推动制造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体现。

 

        虽然工艺工装设计工程师不直接参与产品设计,但他们凭借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设计理念转化为优质产品,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44年光阴荏苒,裘卓明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工艺专家,始终秉持“技术立身、创新为本”的理念。他不仅亲自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工艺攻关,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

 

        在今天,裘卓明依然保持着每周下车间的习惯,他说:“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工艺设计的根永远扎在生产一线。”这份执着与坚守,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工匠,永远不会退休,因为他们匠心永驻,技艺长青。在未来的日子里,裘卓明的工匠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技术人员,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杭机股份)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6406     宣传调研处:85256400    科教处:85256409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