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独特制度优势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立足鲜明的科技界别特色,把“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基因融入时代洪流,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民族复兴伟业,展现出独特价值和使命担当。
一、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兼顾治理轴心的一元性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样性,既确保国家发展方向的统一性,又拓展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智慧与力量,确保国家意志统一、政策目标长期稳定;二是各民主党派依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推动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三是通过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确保改革举措和发展战略真正落地见效。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二、九三学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担当
(一)科技界别特色优势突出
九三学社深深根植于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在新中国成立前,九三学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参与新政协筹备和《共同纲领》制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投身国家科技与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向科学进军”。在改革开放时期,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等重大议题建言献策;进入新时代,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九三学社在长期实践中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积累了独特优势,为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履行参政党职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度契合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通过技术突破、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行稳致远。
九三学社的界别优势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在人才方面,九三学社成员大多是新质生产力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主体,其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直接支撑技术突破;在政策层面,九三学社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伦理监管、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问题积极建言;在价值导向上,九三学社始终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与新质生产力“创新主导”的内涵高度一致。
这种契合关系实现了双向赋能。九三学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拓宽了九三学社参政议政的空间。事实充分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科技界别优势,是九三学社自身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逻辑必然,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三、九三学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立足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九三学社通过多维度实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第一,积极建言资政和民主监督,推动科技政策完善。九三学社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提案,助力科技政策优化完善。通过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推动人才政策和创新政策落地落实,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政策效能。
第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九三学社提出“研发代工”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杭州,依托九三学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服务联盟,聚合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社员专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三,弘扬科学精神,优化创新文化。九三学社持续倡导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坚决反对“唯论文、唯帽子”,推动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通过“九三科技讲堂”“科学大咖面对面”等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第四,以科技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在社会服务方面,九三学社注重推动科技资源下沉,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帮扶和人才培养,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例如在四川旺苍实施的系列帮扶项目,惠及群众十万余人次,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共享性”的重要要求。
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九三学社则以鲜明的科技界别特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九三学社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作者:何亚虎,西湖区基层委员会第四支社社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教师。本文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开展的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暨在浙江建立组织7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8月31日,九三学社与中国式现代化暨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交流研讨会在九江召开,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何亚虎作为社浙江省委会两名代表之一参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