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
【守望初心】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热血酬家国
发布时间:2025-09-24


暗室生光:初见何传俊

 

        2019年仲夏,梅雨氤氲,暑气碎成蝉鸣,当时还是入社积极分子的我,怀揣着紧张与激动、向往与崇敬,前去采访九三学社社员菌菇专家何传俊老师。当我叩响菌种站那扇漆皮斑驳的木门时,指尖传来的沁凉仿佛触碰到了时光的凝固。门轴轻吟的刹那,玻璃罐中羊肚菌如琥珀静卧,平菇的褶皱似海浪凝固,显微镜下的孢子正以星辰之姿流转——这座被山峦般食用菌簇拥的斗室,恍若一座封存着生命奥秘的圣殿。

 

        已在食用菌行业科研和推广六十年的何老师从堆积如山的文献中抬头,镜片后的目光灼灼如炬,这一刻,时光的褶皱被他悄然抚平,记忆的碎片纷涌如蝶。

 

        1965年,彼时的中国农用抗生素研究尚是一片荒原,他一头扎进“农用抗生素筛选”研究,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不耻下问,勤学苦干。没有电子显微镜,他便用放大镜一寸寸观察菌落;缺乏实验数据,他便徒步走访周边县市,在田间地头寻找希望。在他的夜以继日之下,庆丰链霉菌横空出世——这株从江南泥土中淬炼出的“青锋剑”,一举劈开禁锢食用菌研究的枷锁。

 

        1989年,钱塘江的浊浪裹挟着成吨滞销的蘑菇奔涌入海,美国FDA的“扣留令”如冰刃刺穿行业命脉。他独守濒临解散的菌种站,背起竹篓踏入嵊州深山,在村民诧异的注视中采集硅藻土。数以万计次配比试验后,这种古海沉积物竟在培养皿中绽开雪白菌伞,持水性与透气度堪称完美。省科委的立项书送达时,他正赤脚踩在泥泞的试验田里,裤腿沾满晨露与孢子粉。

 

        1996年,“新登96”高温蘑菇破土,他扎根田间三年,将废弃枝条化作百万产值,菇农送来锦旗,他随手叠进装菌种的麻袋,转身又钻进实验室——那里,抗癌桑黄菌的菌丝正在暗处悄然蔓延。

 

yycxjhx1.jpg

何传俊

 

        他在食用菌发展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那些泛黄岁月里的困顿与坚守,竟在菌丝般坚韧的叙述中生长出震撼人心的年轮。而今的他,杖朝之年依旧行走在食用菌科研和推广的道路上;一生奉献,依旧乐此不疲在食用菌科研和推广的浪潮中。

 

        与他告别时,暮色漫过窗台蒙尘的奖杯,他正伏案校对新版科普手册。花镜片上密布的菌种编码,在他眼底折射成璀璨星图。“菌类不会追问何时破土,它们只专注积蓄破壁的力量。”轻似孢子的低语,却让我看见九三学社老一辈社员血脉中流淌的信仰:那些在实验室长夜里淬炼的微光,在田间地头深扎的根系,在时代浪潮中执拗生长的孢子精神,终将在某个春雨滂沱的清晨,撑开改变世界的菌伞。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种比孢子更轻盈、比菌丝更坚韧的力量,在初遇何老师的那一刻,就已悄然在我思想的土壤里萌发新芽。

 

溯流寻光:档案中的星辰

 

        2019年底,我正式加入九三学社,并被吸收为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宣传研究会的一员,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协助整理杭州市九三学社先贤的人物志。在档案室的尘烟里,泛黄的纸页化作奇幻的时光隧道,在光影交错里,将我的思绪拉回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身受着钱塘江水滋养的第一代“九三人”正以满腔热血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浪潮中来。

 

        历经沧海桑田变亘的著名建筑学家、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吴寅先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杭州的建筑、市政、园林等建设中。他那如苍松翠柏般的身影沐浴在每一片流光的晨曦中,也奔波在每一处城市建设的角落里,在吴寅先生废寝忘食的设计和修复下,间株杨柳间株桃的白堤重绽了芳华,巧用淤泥填宽的苏堤恍惚间旧貌换新颜。西湖岸四时佳景风光俱美,钱塘桥车流如水岿然横卧。保俶塔风姿绰约,六和塔端严沉稳,灵隐寺禅心如莲,湖滨公园匠心独运,悬弧式栏杆别具一格……一批批古老建筑修缮如初,一座座名胜古迹破茧成蝶。湖山有幸,建筑有情,人间天堂,因他而美。

 

yycxjhx2.png

吴寅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首任主委钱祖恩的故事紧接着在油墨间峥嵘浮现。这位曾经为浙赣铁路创造过奇迹的我国气体分离设备工业主要创始人之一,将“民主”和“科学”深藏于心,实践于行,默默耕耘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犹记得1953年“七一”前夕,浙江铁工厂车间灯火彻夜未熄,五十三岁的钱祖恩抚摸着国内首台可供空军使用的150大气压充氧车冰冷的钢铁外壳,眉间沟壑刻满欣慰——高原战鹰从此不再缺氧,而他的指尖仍残留着设计图纸的墨香。十年后,他带领团队研制的3200立方米/时制氧机轰鸣运转,为中国气体分离工业竖起丰碑。泛白的工作照里,他俯身调试蒸汽机,镜片蒙着机油薄雾,却遮不住眼底星火:“救国岂止在沙场?机器轰鸣处,亦是长城。”

 

yycxjhx3.jpg

钱祖恩

 

        两位九三先贤的身影,在历史长卷中交相辉映。吴寅测绘保俶塔用的竹尺上汗渍犹存,钱祖恩设计浮趸船的钢笔尖上墨痕未干,仿佛仍在诉说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人以图纸为盾守护文脉,有人以钢铁为矛铸就国魂。当西湖申遗证书的金色徽章映亮保俶塔尖,当国产大型制氧机在青藏高原轰鸣,吴寅诗中“景物依稀同旧岁”的怅惘,钱祖恩“螺丝钉也要拧紧”的誓言,终化作穿越时空的和鸣——那是薪火传承的跫音,亦是民族脊梁的铮响。这掷地有声的铿锵呐喊,回荡在杭州城的上空,亦响彻在我的心中,那是我对九三学社,对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第一次有了那样具象化的认知。

 

薪火相传:新时代的经纬

 

        身为宣传研究会的一员,我常执笔为舟,叩访那些散落在时代经纬中的星辰。新一代九三学社社员,他们的战场不再是烽烟与废墟,而是在实验室的荧光与手术刀的白芒间,在代码森林的幽径与三尺讲台的春风里。

 

        他以文旅为笔,将乡愁绘成共富的图腾。化身为乡村运营师的九三学社社员汪崇斌,用手中的彩笔精彩描绘出村尾村的五彩斑斓。踏遍青阶,抚过梯田的晨昏,他以掌纹丈量土地的脉搏。当黑米在古村生根抽穗,“乌中生有”的奇思便化作水墨丹青:月光浸润的稻浪间,乌米酒在陶瓮里酝酿千年风雅,乌米茶在青瓷盏中舒展江南烟雨。木梁垂落的竹篓盛满故事,石臼里捣碎时光,研学少年在蓑衣斗笠间触摸农耕文明的肌理。他织就的乌米锦缎,将资本、客流与乡愁密密缝合。当“乌养村尾”的牌匾被中国看见,这座村庄早已蜕变为会呼吸的生态博物馆。黑米不止在土壤生长,更在文旅交融的沃野中结出金穗,让古老的土地在新时代的晨光里,吟唱出乡村振兴的九韵十八拍。

 

        仁心铸骨,妙手织春。九三学社社员张龙执刀为笔,在生命的凹凸里镌刻骨科奇迹,于无声处书写济世华章。九旬阿婆因髋骨坏死辗转求医,他如破雾之灯,精准断症,以手术化腐朽为神奇,令卧床经年的老人重拾步履;车祸患者小腿白骨森然,他拖着术后未愈的伤腿,以轮椅为舟、钢钉为杖,三小时鏖战完成皮瓣移植,让破碎的肢体在膜内成骨术中涅槃重生。更有异乡工友断指难续,生计将绝,他切趾再造拇指,刀锋游走间缝合的不仅是血肉,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拒红包、辞厚礼,他始终守心如月,唯留诊室满墙锦旗如红叶,无声诉说着杏林春暖。他眼中映的是医道的星火,胸中藏的是山河的脉动,以骨为纸,以术为诗,在时光的长卷上,写下一名医者对生命的至高礼赞。

 

        钱塘潮涌处,九三学社社员沈月婷以铁轨为笔,在城市的骨骼间勾勒澎湃的亚运诗行。她携春风般的意气踏入工程,将一腔赤诚注入地下长龙杭州地铁六号线的血脉。她的双脚丈量着富阳至上城的土地,笔尖游走图纸如马良挥毫,目光穿透地层勘定每一处转角的呼吸。过江段是蛰伏的巨兽,她以精密设计驯服惊涛——沉降数据如星轨铺陈,管片拼装似榫卯相契,江底隧道终在毫厘间舒展筋骨。晨光中,她攀高测量,暮色里俯身改图,凉水就馒头是寻常三餐,图纸上晕开的月光却是她独享的盛宴。当地铁六号线如银梭穿江而过,串起亚运村与东站枢纽,整座城听见了地下游龙的清吟。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那些我望之可敬的科学报国的灼灼星火,那些触动我灵魂的无影灯下的医者仁心,那些震撼在我心田的地脉深处的赤子长歌,那些被风雨擦亮的理想信念,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以量子纠缠般的炽热,在我的心海种下漫天星辰。时代的宣纸上,九三学社社员正以千万种姿态落墨成章。爱国、民主、科学的根系,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蓬勃茁壮,也在我的心上深扎蔓延。

 

星河如沸:八十年时空回响

 

        华灯初上,霓虹映照时空剪影,吴寅修缮的保俶塔在宝石山巅亮起金边,钱祖恩的充氧车仍在高原深处吞吐氧气,菌丝在何传俊的实验室里静默生长。乡村共富的执笔人,无影灯下的守望者,地下长龙的绘梦师……前辈先贤、老一辈社员、新一代九三学社社员,他们的事迹越发清晰在我的眼前。八十年星河漫卷,九三学社社员的脚步始终与时代共振——有人以笔为矛划破长夜,有人以尺为剑重塑山河,更多人如苔花悄绽,在各自的经纬线上默默耕耘。那些穿透岁月的剪影,最终在时光长河里连缀成璀璨的星链。

 

        回望来路,先贤以野草之韧、松柏之姿守护火种;展望前程,后辈以星河之志、江海之怀绘制蓝图。满城芳华正绽,钱塘潮声如雷,而我轻抚着手中那一叠散发着墨香的九三学社社员人物稿,“爱国、民主、科学”六个字在我的掌心灼灼发烫。万千跫音从历史深处涌来,最终汇聚成我这一生最坚定的誓言: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热血酬家国!

 

        (作者:金喜英,上城区基层委员会第六支社宣传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教师。本文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开展的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暨在浙江建立组织7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uploads/image/2025/10/09/yycxjhx4.jpg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6406     宣传调研处:85256400    科教处:85256409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