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副主委马彦率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10余位三甲医院专家社员,赴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开展“送医下乡”活动。这是一场以“专业赋能、学科共建、健康共治”为内核的深潜式帮扶,旨在把“国字号”技术标准和循证理念播撒到县域医疗最前端,为“健康杭州”乃至“健康共富”注入九三学社的界别动能。
九三学社的
“健康治理”新范式
马彦在致辞中表示,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将持续放大“界别+专业”叠加优势,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目标,构建“1个专家团+1个重点学科+1套技术规范”的长效帮扶机制,推动“送医下乡”向“学科驻乡”“人才驻乡”升级,真正实现“教会一批技术、留下一支队伍、服务一方百姓”。下一步,市委会将把桐庐作为“健康共富”观测点,建立数据追踪与成效评估机制,形成民主党派参与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案例,为推进健康杭州建设提供“九三方案”。
从“输血”到“造血”
把重症识别前移到“最先一米”
九三学社杭州市中医院支社主委、杭州市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专家、医务部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奇以《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及处理》为题,依托中国脓毒症联盟最新循证数据,拆解“黄金1小时”集束化治疗在县级医院的落地路径。通过本院真实病例复盘,他把“qSOFA≥2即启动绿色通道”、AHA急救流程等原本属于三甲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评估工具,转化为基层医生“一眼能识、伸手能做”的简化流程,实现“早期预警—快速分流—动态评估”闭环管理,为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补上了“最先一米”的短板。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给肠道埋下的“地雷”做一次系统扫雷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支社主委、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沈忠则以《挖除肠道“地雷”,“肠”治久安》为题,首次将“结直肠早癌机会性筛查杭州方案”下沉到桐庐。他围绕肠癌“致病因素+诊断+预防”三联模式,详解如何在高危人群中锁定“可治愈阶段”病变,并结合《NCCN结直肠筛查指南》更新要点,提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随访路径,为降低县域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本”。
用专业书写初心答卷
当白衣翻山越岭,技术便不再是城市专利,而成为点亮乡村的星火。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用专业之光映照基层,用界别之力托举“健康共富”,写下“爱国、民主、科学”的时代注脚——这既是对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最深情的礼赞,也是“九三人”矢志不渝的初心答卷。
(付蔚东、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