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杭州市政协召开“打造国际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瑾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毛溪浩主持。
会前,市政协经济委会同市相关部门、民主党派、界别、城区政协和重点企业成立课题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汇集意见,形成15份专题调研报告。九三学社市委会自5月开始筹备课题,由副主委陈安牵头,社员葛丽娜、郑硕成立专题调研组,赴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南华期货、热联集团、普华资本等大宗商品金融服务企业调研,并与上城区财政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座谈。
会上,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主旨发言,10位政协委员、企业人士代表相关党派、界别和区政协作交流发言。市商务局(杭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作回应发言,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等单位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陈安代表社市委作《以“1+4+N”为核心,加快杭州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中心建设》口头发言。他建议:
打造一个平台,即大宗商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核心企业为生态支点,带动产业上下游集聚。借鉴日内瓦等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先进做法,以金融为牵引,推进贸易规模、产业主体、集群发展、专业人才集聚,让平台成为大宗商品领域的“数字生态中枢”,最终实现“消费品级的交易效率”与“金融级的风控能力”。
打造四个集聚地,即专业人才集聚地、大宗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地、科技与创新集聚地、交流合作集聚地。招引大宗商品企业总部或其采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落地杭州,做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期现业务公司。建设期现一体化场外交易平台,培育一批懂贸易、懂产业、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N就是提供一揽子金融供给,包括银行金融产品、期货创新金融工具、跨境结算创新等。通过票据贴现、信用证及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支持大宗商品企业融资。通过灵活多样的期权策略组合等创新金融工具,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跨境用汇便利化试点。
(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