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
【建社80周年·守望初心】在专业刻度里照见时代温度——“九三精神·杭州传承”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4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九三学社,便是这样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自成立以来,九三学社群星闪耀,就连浩瀚太空中都有15颗以九三学社社员名字命名的永久性小行星,这无疑是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杭州这片土地,会发现“九三精神”在这里有着更为鲜活、具体的传承与演绎。让我们从杭州“九三人”的故事里寻找答案: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火种,能在一代代“九三人”心里燃烧了整整八十年?

 

实证科学的拓荒者

陈立

 

/uploads/image/2025/08/19/jsjshzcc1.jpg


        陈立先生,曾任杭州大学校长,作为九三学社杭州直属小组组长,以其对实证科学的执着追求,为“九三精神”增添了厚重的底色。他师从斯皮尔曼,却并未盲目追随导师的理论,而是凭借着科学家的严谨与勇气,以实证精神证伪了部分观点。通过10种测验、800个样本、400组数据的精心研究,他得出“智力结构随年龄简化”的结论,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将科学的求实求真精神具象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即便到了90岁高龄,陈立先生依然心系科研与民生。他亲自带领学生深入纺织厂,利用改装的眼动仪,仔细观察女工瞳孔那0.02毫米的细微变化。经过不懈努力,收集了3782份珍贵数据,最终成功推动了《劳动保护条例》车间照明标准的修改。这一举措,让纺织女工的视疲劳发生率从68%大幅降至25%,极大地改善了她们的工作环境。陈立先生在艰难的环境中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为杭州的科研事业和民生改善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实业救国的坚守者

钱祖恩

 

jsjshzcc2.jpg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首任主委钱祖恩,一生怀揣实业救国的坚定信念。1953年“七一”前夕,浙江铁工厂车间灯火通明,46岁的钱祖恩抚摸着国内首台可供空军使用的150大气压充氧车,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这不仅是他的科研成果,更是他实业救国理想的见证。

 

        十年后,钱祖恩带领团队研制的3200立方米每时的制氧机成功运转,为中国气体分离工业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坚信“救国岂止在沙场?机器轰鸣处,亦是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业救国的深刻内涵。他的坚守与付出,为杭州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数字时代的奋进者

新时代“九三人”

 

/uploads/image/2025/08/19/jsjshzcc3.jpg


        在新时代,“九三人”的战场转向了更广阔的领域,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的周明耀,带领团队研发了国内首款自主可控的AI推理服务器,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开发建设的参与者卢士青,15年来提交了156份提案和信息,为杭州城市微更新的发展完善提供了100多条建议。地铁工程师沈月婷,设计地铁六号线穿江而过,串起亚运村与东站枢纽,为杭州的交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外科主任李国伟,为罕见的“镜面人”成功实施肝脏疑难手术,展现了“九三人”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薪火相传

致青年社员的时代命题

 

/uploads/image/2025/08/19/jsjshzcc4.jpg


        传承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融入在每一天的履职日常中。当社员们在各级两会上慷慨陈辞、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建诤言献良策时,他们的奔波调研和奋笔疾书,就是传承的希望之光;当“九三创吧”搭建多维对话平台、促进科技项目在杭州落地时,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便是传承的生动体现;当旺苍的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职业课程时,眼中的兴奋和期待更是传承的温暖印记。当我们脱口而出“爱国、民主、科学”时,发现这句话早长成了我们的脊梁。

 

        2025年,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暨在浙江、在杭州建立组织70周年的“双重生日”。仰望星空,我们以先贤之名校准奋斗坐标,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俯身大地,我们用双岗建功丈量时代温度,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当以代码为笔,绘就未来城市的智慧图谱,推动杭州的数字化发展;以创意为舟,激活千年文脉的当代基因,传承和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以科技为盾,守护钱塘江畔的绿水青山,为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让我们以创新基因续写“九三华章”,在科技革命中掌稳“九三舵盘”,在参政议政中刻下“九三印记”,在统一战线的同心圆中画出最亮的“九三弧光”,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九三人”的星辰大海!

 

        (作者马倩倩,系杭州高新区[滨江]基层委第一支社社员,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九三青年说”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本文为演讲内容。)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5580     宣传调研处:85256409    科教处:85255577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