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拱墅区第七支社携手文晖实验学校,举办“面对青春期,让家成为孩子们的安全基地”专题讲座。九三学社社员、心理专家徐湘萍围绕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家校协同等主题,为该校初一年级家长及教师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心理辅导。
生命教育:以敬畏之心守护成长根基
徐湘萍在讲座中强调,生命教育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她援引蒙台梭利“教育即激发生命”的理念,指出青春期是孩子形成生命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需通过“认知生命起源—理解生命价值—承担生命责任”的递进式教育,借助家庭中“宠物照料计划”或“植物成长观察”等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对生命的敬畏感。
心理解码:直面青春期“三重风暴”
针对青春期典型心理特征,徐湘萍提出“三重风暴”理论:
1.生理风暴:荷尔蒙波动导致情绪剧烈起伏,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使青少年易冲动行事。她建议家长通过“情绪温度计”工具,帮助孩子标注情绪强度,逐步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2.认知风暴:青少年开始质疑权威、追求独立,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徐湘萍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强调需通过家庭会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维。
3.社交风暴:同伴关系成为核心需求,网络社交加剧焦虑感。她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手机使用习惯,倡导“数字断连日”等家庭活动,重建真实社交场景。
互动答疑:破解“顶嘴”“拒沟通”困局
互动环节中,家长就“孩子沉迷手机”“拒绝沟通”等困惑提问,徐湘萍建议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制定规则等方式重建信任,同时强调家长需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屏幕时间,营造健康家庭氛围。
此次讲座为家长提供了实用指导,也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
(黄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