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军,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委员、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高新区(滨江)基层委员会第二支社社员,北京恒都(杭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一级律师、高级企业合规师,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检察机关听证员、杭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大家好!
我是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
会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舒军
欢迎收听本期“法治微课堂”
也是我们“九三E讲堂”系列之一
本期的主题是
《合规建设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企座谈会上指出:“同时要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实践中,民营企业面临的民事纠纷、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合规风险无时不有,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损害企业声誉,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因此,加强企业合规建设,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企业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
我们来看民营企业可能面临的民事、行政、刑事合规风险:
民事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
1、合同合规风险,包括合同签订主体不适格、条款约定不明确、未按约履行义务等引发的纠纷;
2、侵权责任风险,包括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环境污染、知识产权侵权等行为引发的赔偿责任;
3、劳动用工风险,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社保、工伤赔偿等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
行政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
1、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2、因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行为被税务部门处罚;
3、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面临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
4、其他行政处罚等。
刑事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
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公职人员、企业或个人行贿,构成行贿罪;
2、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专营、专卖的物品,构成非法经营罪;
3、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商标、著作权和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等,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4、其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
那么民营企业应如何防范和控制合规风险?
首先,应建立企业合规管理制度,避免侥幸经营。合规管理制度的重心在于考核监督与奖惩问责,将经营管理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包括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基于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成本考虑,在难以面面俱到的情况下,可从企业应当遵守的要求入手,制定重点领域合规指南及岗位职责清单,如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包括各种许可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监管机构发布的命令;行业组织的规定、标准等。法无禁止即可为,不过分限制灵活性,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避免侥幸经营。
其次,加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举报机制。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的合规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合规意识,将合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合规经营的价值观念。建立企业内部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行为,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将合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殃及企业声誉,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
合规建设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非一朝一夕之事,需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方可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合规风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感谢收听本期“法治微课堂”
下期再见!
(音频音效制作:周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