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滨江区政协成立,我也成为了滨江区第一届政协委员。十年来,我的青春和“青春政协”风雨同舟,我见证了她的成长,她也见证了我在基层深耕履职的经历。加入政协的那天起,我就在思考:政协委员能为人民群众做什么?
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就是这个方向!我选择走一条公益文化之路,这是我持之以恒的坚守。
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和尝试,2020年,我创立了一个以弘扬越剧艺术、传承非遗文化为主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杭州市滨江区青越文化艺术团,通过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越剧“青年范儿”。经过三年多的耕耘,艺术团从刚成立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杭青越”不仅是杭州市十佳文艺赋美团队、滨江区五星级群众文化团队,更登上央视、亚洲华语文旅等各大媒体,成为新兴公益文化团队里的一匹黑马。
作为滨江区政协文学艺术和体育界召集人,我还将文体界委员工作室和杭青越团部“青越轩”结合到一起,工作室依托“青越轩”群文团队阵地,形成了“演出来社区”“社区来请演”的良性循环,在演出中开展调研,在调研中组织演出。
投以真情、回以真意。平日里周末公益小舞台演出,热情朴实的观众总会让人心生暖流,往往是演员未到观众到,自发地打扫卫生、整理桌椅。
2021年冬天的那场寒雨,令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正开展“戏曲进冠山社区”公益演出,时值腊月凛冬,又突降大雨,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戏服在舞台上彩排,手脚都被冻得通红,观众见到此情景连忙自发赶回家中送来热汤棉服帮演员御寒,让我们的演员从身上暖到了心里。
我觉得是我们在公益文化路上的真情奉献,换来了群众对我们同样的真意。每一次看见他们争先恐后,蜂拥而至,冒着雨雪观看演出的样子,让我更加印证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传统文化从不会过时,服务群众永无止境。
十年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通过政协这个大家庭、大平台,我们为民服务的行动更能踏踏实实地落实落地,同时也把我们新文艺工作者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
撰写提案是委员履职的重要手段。在每次撰写提案之前,为获得第一手详实数据,我都会融入群众当中去实地调研,以期真正做到“聚民意、集民智、暖民心”。
通过我们的呼吁,“群众文化专项网络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滨江区全年开展群众文化专项网络培训共计2250课时。
2023年,我提交了提案《关于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促进全区精神共富的建议》,以“打造滨江特色文化品牌”为例,提出要“讲好滨江故事,需要培育属于我们滨江人自己的文化力量”,建议打造和扶持本土优质群文品牌,积累多样化“滨江优秀文化名片”,助力滨江文化事业发展,被选为滨江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
目前,我带领着“杭青越”团队连同文体界委员工作室累计开展室内外活动200余场,服务线上线下群众200余万人次,在群众当中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也吸引到更多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将时刻铭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撰写属于我与青春政协的人生故事。
(陈荣,社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滨江区青越文化艺术团团长, 滨江区政协常委。)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