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霞,九三学社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社社员,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信息科长、主任医师,兼任杭州市预防医学会秘书长,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监事,杭州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九三讲堂讲师团成员,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曾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十年,从事慢性病防治、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科研与教育培训管理等预防医学工作二十余年。
大家好
我是疾控中心支社的朱晓霞
欢迎收听本期九三E讲堂
本期讲堂的主题是:
吃货避坑宝典之预防食物中毒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很多“吃货”被野味的那一口鲜撂倒。最近在云南的医院又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人,有的病人说看见很多小人在和他说话,有的病人盯着瓷砖在看艺术体操,有的病人说看见满天红色、绿色水母像绽放的烟花,有的病人说看见小精灵,严重的发展到昏迷住进ICU,救不过来的也每年都有。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了野生菌子。还有人喜欢到户外采摘野菜食用,前不久,湖南长沙的赵先生采摘了一把“野芹菜”,回家炒制后全家食用,结果全家中毒紧急送医,原来是赵先生把有毒的石龙芮当成了水芹菜。这些都是典型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可分为
感染性和中毒性两大类
感染性食物中毒
一般是由食用了变质的食物引起的。夏季气温高,食源性病原菌生长繁殖活跃,食物易变质。食用了变质食物或被病原菌污染了的食物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
中毒性食物中毒
误食了含有毒化学物质的食物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有的是这些食物本身含有的,这些毒素有的经加工烹饪处理后可以消失,有的则不会消失。如食用有毒野生菌引起的中毒、误食有毒野菜引起的中毒、食用未煮熟四季豆引起的皂苷中毒、食用未煮透的生豆浆引起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物中毒等等。还有的毒素是在食品加工或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如食用未腌透的霉苋菜梗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霉变甘蔗综合症(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中毒,残疾率和死亡率高)等。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食物中毒一般有共食者多人发病的特点:
中毒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常见为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中毒剂量大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常见为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及发热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如甲类传染病霍乱,腹泻非常严重,病程进展迅猛,救治不及时则死亡率高。
食物中毒的处理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建议尽快去医院就医,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急性食物中毒如1~2小时内食物尚停留在胃部,应尽快清除毒物,可催吐、洗胃以减少毒物的继续刺激和吸收。要注意的是,自行催吐操作不当有食道贲门撕裂的风险。就医后,医生会对相应的症状对症处理,应用特殊解毒剂、输液补充体液损失,控制并发感染。食物中毒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大多3~5天就能恢复。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要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的食物。慎食小摊小贩的食物,在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不吃野外自行采摘的菌菇和不明野菜,不狩猎和加工处理野生动物。
要注意食品的加工和保存方式。处理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清洁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剩菜剩饭要及时放入冰箱短期保存,在冰箱保存的食物食用前要充分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谨慎生食尤其是夏季;注意已变质食物即使充分加热煮透也不能再食用。
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餐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清水认真彻底地洗手,注意餐具洁净卫生,多人聚餐提倡使用公筷;不喝生水。
要做好隔离与消毒。一旦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做好饮食隔离,做好餐具消毒,尤其对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
最后
祝大家尽享美食,平安健康!
感谢收听本期九三E讲堂
下期再见!
(音频音效制作:周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