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E讲堂
吴洪晖:怎样欣赏中国花鸟画

 

whh1.jpg

 

        吴洪晖,九三学社杭州市社科支社社员,杭州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执行主席,吴永良美术馆副馆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杭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杭州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大家好!

 

我是社科支社的吴洪晖

 

欢迎收听本期的九三E讲堂

 

本期讲堂的主题是:

 

怎样欣赏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描绘“花、鸟、虫、鱼、兽”等动植物形象为主题,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表达形式。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与工笔画相对的是“写意画”,是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的一种画法。中国花鸟画作者通过所描绘的花鸟物象,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其中写意花鸟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修养,也最能看出其对笔墨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如何欣赏中国花鸟画

 

        在欣赏中国花鸟画作品时,一般要求观赏者需要具备“三心”——即“静心、细心、悟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品味艺术的韵味。只有在静谧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深入感受画作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发现其中蕴含的韵味和深意。在欣赏画作时,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画家的笔触、墨色和构图等细节,从而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特点。中国花鸟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通过悟心去感受画家的情感世界和创作理念,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启迪。

 

        当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远观其势,观察画作的整体布局所呈现出的气势与气息,感受画作所传达的意境,如宁静、生机、喜悦或悲凉情感等。继而近观其质,仔细观察画作中的花鸟形象,动物的神情形态、羽毛刻画等,植物的姿态、枝干穿插、花朵形状疏密等细节,画作中的背景元素与主体花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画面中营造意境氛围等作用。再是分析鉴赏画家在画作中运用的技法,如点染、勾勒、皴擦等方式,如何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轻重来表现花鸟的质感和动态;在色彩运用上的特点,如色调的搭配、浓淡、对比等,分析画家如何通过色彩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观察画作的题款和印章,它们往往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创作时间、地点等信息,可以了解画作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析画家在画作中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

 

        通过上述的心境与步骤,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欣赏中国花鸟画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whh2.jpg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唐代韩滉所画的工笔画《五牛图》,图中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微观察。正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牛眼睛的夸大处理和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也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表现,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也体现了农耕时代对牛的崇拜之情。

 

640.png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所绘的写意作品《荷石水鸟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高高的两枝荷花杆把画面的布局和气势氛围一下子就营造烘托出来了,二枝的用笔尽显其笔墨功夫的高深,细看花瓣用中锋勾勒,圆润含蓄,画面的右上侧以干枯的用笔画出开展的荷叶,和下面饱满滋润的倒垂荷叶形成干湿的对比效果,立在小荷叶下的尖嘴水鸟,形状独特,单足独立,神态凄凉,它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这也隐喻了画家的身世和心境。朱耷常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欣赏作品,最主要的是去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气息并体会画面中蕴藏着的艺术家所思所想和观者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相同一件作品,不同观者不同时间观赏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大家可以放开心扉,用心灵去拥抱美好的艺术作品,让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浸润在作品所传递出的美妙气息中。

 

(音频音效制作:周卫东)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5580     宣传调研处:85256409    科教处:85255577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