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E讲堂
耿晓伟: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自我调节

 

耿晓伟.jpg

 

        耿晓伟,九三学社杭师大基层委员会第四支社社员,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行为决策、幸福感、人机合作等。主持多个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大家好,我是杭州师范大学基层委第四支社的耿晓伟,欢迎收听本期九三E讲堂。本期讲堂的主题是: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自我调节。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为“我爱我”,提醒大家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

 

        焦虑和抑郁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状况。举例来说,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的未来,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担心孩子交友不慎怎么办……并因此而感到焦虑;也有人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什么都不想干,产生了抑郁。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指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进一步证实,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一、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

 

        关于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当前存在众多不同的观点。环境中发生的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冲突、失恋、失业、考试失败、亲人去世或者婚姻破裂等,往往被视为抑郁或焦虑的诱发因素,但这并不是焦虑或抑郁产生的内因。那么,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内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当人们经历重大挫折时,有些人表现出抑郁,而另一些人却表现出焦虑?这里,我主要从自我差异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

 

        自我差异理论(Higgins,1987年)认为,即使人们拥有相同的具体目标,他们表征目标的方式往往也是不同的。有些人是理想自我导向(ideal self-guides),即把自我导向表征为希望或愿望,也就是理想中想成为的样子;有些人是应该自我导向(ought self-guides),即把自我导向表征为责任或者义务,也就是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因此,人有三种自我,即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现实自我。

 

        我们常常会把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或应该自我进行比较:“与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例如,上一所好大学)相比,我做得怎么样?”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导向产生差距时,我们会产生悲伤、失望、气馁等沮丧相关的情绪,临床上与抑郁症相关;当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导向产生差异时,我们会产生紧张、焦躁、担心等躁动相关的情绪,临床上与焦虑症相关。因此,根据自我差异理论,我们更可能遭受哪种情绪痛苦取决于我们强调的自我导向类型——强调理想自我时,容易沮丧或抑郁;强调应该自我和责任时,容易躁动或焦虑。有部分人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导向和应该自我导向之间均存在差异,那么,他们可能同时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

 

        因此,现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应该自我的差距过大会导致情绪障碍。可以说,我们产生焦虑情绪往往是因为“应该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比如,“我应该做一个好妻子或好妈妈”,“我应该圆满完成所有的作业或工作任务”,但是实际却做不到。我们产生抑郁情绪往往是因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例如,“我(或我父母)要我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我(或我父母)要我写一篇优秀文章”,但是现实自我却达不到。

 

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自我调节

 

        既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有关,实际上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失败。那么,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自我调节就可以从减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或现实自我——应该自我的差距入手。


        首先检查和调整个人关于现实自我的信念,形成对现实自我的正确认识。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学习很差劲,往往形成以偏概全的自我概念。那么,就可以考虑现实自我的其他方面,例如,厨艺很好、球打得好等,从而形成一个更准确的现实自我。

 

        第二检查个人的目标和标准(也就是理想自我或应该自我),适当降低个人的目标和标准。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她的责任就是考上名校,那么,就要分析这个标准是来自哪里?这个标准对他/她来说是不是适合的?孩子的目标和标准往往来自父母。因此,针对孩子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家长也需要降低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和标准,最好是设定“小步子”的目标,是孩子“跳跳脚”就可以够得着的。

 

        第三矫正个人追求目标的策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减小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差异或者现实自我——应该自我差异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策略非常重要,因此,个人需要及时反思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恰当有效的策略。

 

最后,祝福大家身心愉悦健康!

 

感谢收听本期九三E讲堂

 

下期再见!

 

(音频音效制作:周卫东)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5580     宣传调研处:85256409    科教处:85255577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