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12月3日至6日,九三学社桐庐支社组织社员赴重庆开展为期三天的“循迹溯源传薪火、同心筑梦促实践”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聆听先贤革命事迹,接受思想洗礼
社员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彭氏民居的吴藻溪生平事迹陈列馆。吴藻溪先生是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之一。陈列馆分为漫路求索、赤心向党、冲破黑暗、忠诚无悔四个部分,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吴藻溪光荣的一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藻溪及其夫人王克诚等民主进步人士创办西南学院,宣传抗日和科学,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培养、隐蔽、保护了大量人才。追忆吴藻溪先生爱国忧民、矢志不渝的一生,社员们为他致力于国家和民族解放、积极投身统一战线事业的坚定信念所感动。
随后,社员们来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初冬时期的歌乐山薄雾缭绕,林木葱郁,在阴冷的白公馆、渣滓洞里聆听老一辈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中,切身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深深地感受到前辈们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舍我其谁的民族大义。
追寻九三学社起源,学社史忆初心
来到重庆市人民公园,社员们拜谒了意义非凡的统战地标——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纪念碑主碑体呈长方形,长9.3尺,高5.4尺,分别寓意着“九三学社”和“五四精神”;纪念碑正面是九三学社中央原主席韩启德亲笔题写的“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十一个大字。在纪念碑前,支社副主委郑赟为大家介绍了纪念碑的设计寓意,并简要介绍了九三学社的起源、创建和发展历程。
随后,社员们又来到红岩革命纪念馆,九三学社前辈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做的大量工作展现在眼前,踏着先辈的足迹,真切地感受到一路走来的艰辛,深刻感悟到九三学社成立的特殊意义,以及许德珩、梁希、潘菽、涂长望等老一辈九三学社先贤们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情谊。驻足在“成立宣言”展板前,社员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约而同地齐声诵读了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更加坚定了自己“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寻根研学之行,让社员们重温革命情怀,进一步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社员蓝赟说:“站在渣滓洞前,不觉思绪万千,似乎又走进了《红岩》,带到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无法忘却江姐那句‘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我在渣滓洞向英雄致敬!”
在杭州亚残运会上破纪录的冠军、90后新社员姜胜男说:“此次活动让我对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我感到自豪,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精神,我责无旁贷!”
(雷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