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11月11日上午,九三学社拱墅区第七支社联合康桥街道社工站开展了以“后现代视角下关于孩子教育的一场对话”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益沙龙,吸引了16位家长及活动爱好者参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拱墅区第七支社社员徐湘萍介绍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观点,然后请所有参与者在手卡上写上有关家庭教育及亲子相处中的困惑或者经验,做为沙龙讨论的素材。
“如何缩小代沟?”这是一位参与者抛出的问题,而随着他自己的具体化描述,大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创造和长辈共同参与的空间,自然而然地增加共同话题,能够增进彼此的情感链接。探讨下来,大家发现所谓的代沟,仅仅表明代际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我们要做的可能不是弥补代沟,而是在差异之外寻找和创造更多的链接和共同点。承认不同,增加新的链接,代沟显然就不再是困扰了。
有家长的手卡上写着:“在孩子成长中家长怎样才能做到放手?”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会看见妈妈们经历的分离焦虑是非常普遍的。沙龙的保密设置给了这位妈妈一个足够安全的场域,而她也因为有机会充分表达并且被听见、被理解,释放了自己的情绪,获得了一些应对问题的经验。
“四岁小朋友不好好吃饭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一位年轻的奶奶提出来的。大家讨论后发现,虽然行为治疗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达成孩子行为的改变,但是更加需要关注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方式、孩子内心的感受。
而作为多年教育从业者的陈爱君老师,也分享了学校里遇见的各种案例,提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对在场的家长都有很大的启发,让参与者对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整场沙龙两个小时,很多手卡上的问题没有被现场探讨,参与者也都意犹未尽。在九三学社拱墅区社会服务实践基地落地康桥街道之后,类似的活动还将不定期开展,以满足家长群体的需求。
(牛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