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敢于担当 扎实履职

        8月23日,九三学社拱墅区第四支社组织社员召开了一次积极向上的“同心同德读书会”,书目为《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虽然适逢酷暑,但是社员们热情不减。

/uploads/image/2022/08/31/拱墅四2.jpg

        该书记录了习近平同志2002年至2007年在浙江任职期间的各项工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和演进关键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下分享部分社员的学习体会:

        

        孙静:读“全面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这一篇章特别有感悟。2002年底,浙江完成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份。但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情况存在明显,为此,习近平书记提出“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全国人民在党领导下一直在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定信心,更好实现自我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既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路径,激发各自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程威: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对口支援,支援一方面是物资和经济的支援,更重要的是从精气神方面传帮带。浙商精神在此方面非常有参考价值,习近平同志希望把浙江精神和浙商的做法传播和普及到全国其它还不了解浙江的地方,这也是和我们目前谈的共同富裕是一脉相承的。


        裘册:关于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这一章的感受是,现在群众生活逐步富裕起来,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文化研究工程是基础,抓基础围绕今、古、人、文四大主题,拿出拳头产品,启动中国梦与浙江实践。


        郑煦民:读“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有感。习近平曾多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作出指示,在他看来,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习近平主席在浙江的调研与工作过程多次提出的文化工作要求,对我们广大艺术工作者有很多启发与实践指导。如何成为艺术大师传承者,我认为要做时代重任的担当者,深厚传统的修养者,苦功妙理的功力者,精神奔放的才情者,高雅人格的品德者,传承出新的思想者,非凡成就的高峰者,坚守粹美的引领者。故而:“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并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层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


        史亮:印象最深的是“地瓜理论”。2002年,习近平同志听取了德力西的汇报后就说,省委、省政府支持你们走出去,不仅要抢占全国市场,还要去抢占国际市场,并建议德力西考虑把研发、营销总部放到上海,主动与上海接轨。他认为只要根在浙江,企业就会像地瓜一样,向四周蔓延成长,但在浙江的“块茎”就会越结越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已经有了更大视野和格局,而从此后20年的历史来看,浙江的企业发展正印证了这一理论,阿里巴巴、吉利等一大批企业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民族的品牌。


(拱墅区第四支社)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5580     宣传调研处:85256409    科教处:85255577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