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E讲堂
徐跃峰:元宵轶事

        徐跃峰:九三学社杭州市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城区基层委社员,全国中青年社区教育教学新秀、浙江省书香家庭获得者,浙大城市学院《你好,南宋》课程创始人,特聘教师。曾参与编写《点茶》《宋风物语》《宋风流韵》等多部宋文化书籍,主讲的原创网络直播讲座《穿越南宋的N个理由》,目前已播出40期,累计受众逾180万人。

/uploads/image/2022/04/19/微信图片_20220419100012.jpg


        大家好,我是上城区基层委第一支社的徐跃峰,欢迎收听本期九三E讲堂。本期讲堂的主题是元宵轶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我们就迎来了新的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元宵节就成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据说在汉文帝时已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个传说不见诸于史书的记载,更多的是民间传说,据说是在推翻吕后专权之后与民同庆的一个节日。


        真正将元宵节变成传统节日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创建了太初历,他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的国家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道教有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分管上中下三元,代表“天地人”三观。所以元宵节在道教中又称“天官喜乐”或者“天官赐福”。


        佛教也认为这是他们庆祝的一个节日。佛教因为要点灯进佛,所以需要燃灯。佛教燃灯据说开始于东汉的明帝时期。汉明帝永平八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羯陀国每逢正月十五,众生云集瞻仰佛的舍利,是参佛的良辰节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就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慢慢的,元宵放灯的习俗就从宫廷流传到了民间。


        道教和佛教都倡导在这一天观灯,所以每到正月十五,无论是士族还是老百姓都张灯结彩,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在唐代,元宵放灯的习俗发展成为了盛况空前的灯市。唐朝时期,长安城已经是一个人口近百万的世界大都市,在皇帝亲自的指导下,元宵节越办越豪华,元宵节在中唐以后已经成为全民的一个狂欢节日,尤其是唐玄宗时期,长安的灯市规模非常的大,燃灯达到了5万盏,火树银花,而且皇帝命人制作巨型的灯楼,最高可以达150多尺,极为壮观。


        到了宋代,灯会的规模和整个制作的水平上都胜过了唐代,而且活动更加民间化,民族特色也更加明显。唐代的灯会是在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16之后加了两日。到了明朝,灯会延长到初八到十八整整10天。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了,民间的灯会依然壮观,日期缩短为5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大家熟悉的灯会节目“猜灯谜”,谜语悬于灯,供人猜测,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中记载:“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之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够启迪智慧,又富有意趣,所以流传的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久而久之,灯会就发展成为庙会,又形成了像划旱船、踩高跷、舞龙灯、舞狮等等各种各样的节庆民俗。


        元宵节吃元宵也是全国各地共同的一个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于宋代,诗人姜夔在《咏元宵》的诗中就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个“市中珍品”指的就是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专门关于元宵的诗词,叫做《元宵煮浮圆子》:“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诗中说元宵象征团圆之意,所以大家又开始把元宵称之为“汤圆”,因为它飘在碗里,就像一轮明月挂在天上,明月千里寄相思,和中秋节一样,有家人团圆,和睦相处的寓意。


        当然各地也有自己不同的元宵习俗,比如说湖北省静海县就有上元节以大馒头为食的节俗。山东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着枣树6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6遍,寓意枣树丰收。河南这天要吃馄饨汤,称之为“团圆茶”;娘家还要把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来过节。陕西要在女婿回来过节的时候,给家里添油,称之为“吃十五”。我们浙江杭州正月十五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所以要斋戒诵经,当然最重要的是到我们的吴山进行礼拜,所以吴山的庙会盛况空前。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6037136号-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B座19楼
办公室:85255578    组织处:85255580     宣传调研处:85256409    科教处:85255577     传 真:85255576     电子邮箱:jsxshzs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