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亚芳
与管庆伟老师虽是初次见面,名字却之前早已眼熟耳熟,在江寺公园及区人大政协的画展上,经常可以看到管老师的画作,画面清新素雅,漾着许多山水、花鸟画作品中所难得的清气。与他的交流轻松随意,他不属于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但也绝不会让你感到“闷”,笑容温暖,目光柔和、明亮,看得出他内心的宁静和坦诚。
这是一段管老师的文字介绍:管庆伟,1970年生,萧山人,斋号楫云堂,九三学社萧山区基层委委员。萧山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杭州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为萧山区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萧山区政协书画院画师,萧山画院画师,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人大书画摄影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现为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
拥有多种身份的管庆伟,如一本书。
师者管庆伟
2012年6月,萧山区江寺公园内,一片向日葵花正金灿灿地怒放。一起盛放的还有江寺民俗文化园里六位萧山籍中国美院学生的画展“从小到大”, 这在当地文艺界、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六位学生其中有2004年以作品《在西湖边晨练》荣获第13届全国群星奖美术金奖的沈晨阳,有西泠书画院专职画师陈可,有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的傅颖川等。他们均自小学一二年级始,便师从于管庆伟学国画,历经小学、初中、高中,12年来从不间断。
虽只是授画,但管庆伟要求学生们的文化课也必须优秀,每学期都得向他汇报学科成绩。因为学国画要有成就,最好能进美院深造,且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这就要求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必须优秀,尤其是英语。这样以后的创作路子也可以走得更广更远些。他去杭州拜访自己的老师——中国美术学院的何加林与尉晓榕两位教授时,也经常会把自己的学生一起带去。有时两位教授会在孩子们面前作画,花两三个小时,把一张画完整地绘完。这种耳染目濡,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授课时所达不到的。
多年的倾囊相授,使管庆伟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浓如父子(女)。学生们考入美院后,仍一如继往地与启蒙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他们毕业后要找工作了,管庆伟也像父亲一样替他们操着心。陈可得知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山水本科专业的消息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他激动地给管庆伟打电话:管老师,我考上了!跟同样兴奋的管庆伟又讲了几句话后,急匆匆道:我还没有跟爸爸妈妈讲过呢,我第一个就跟您讲……如今,陈可的小孩都已好几岁了,生活、创作上遇到的喜悦、困惑,都会向老师倾诉交流。
1988年,管庆伟浙江湘湖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湘师附小当美术教师。1991年至1993年,杭州教育学院美术系学习美术教育,紧接着又在中国美术学院脱产深造两年。美院毕业后,他又回到湘师附小教书育人。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教学经验,使他很快又进入杭州地区的美术学科带头人班学习。
在中国画的教学模式上,管庆伟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认为孩子学画起步时,应当先“放”,任其在纸上涂抹。到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才“收”,开始学速写色彩等。“收”得过早,会把孩子的思维给框死掉。起步阶段,只要孩子艺术感觉好,技巧差一点也没关系。所以学画,越是低段,越重要,尤其是第一堂课。
一些优秀的绘画苗子,管庆伟一般都是在第一堂课时就发现的。傅颖川的妈妈每次提及管庆伟,总是感激不尽。傅颖川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抱着让她玩玩的念头,把她送到管庆伟那里去学画。结果一堂课下来,被管庆伟告知:这孩子很有天赋!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傅颖川在绘画这条路上走了下来。管庆伟说,每次发现一名有绘画天赋的孩子,总是特别开心。如果孩子自己也有兴趣,肯坚持,培养就不成问题了。
第一堂美术课,管庆伟总会亲自给全班学生们当模特儿,引导他们学会仔细观察,下笔时,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他规定不准画机械的简笔画,只许用长线条,还不可以使用橡皮。允许修改,但原先画得不好的线条不能擦掉。这样,孩子下笔时,会意识到要慎重。创作时,亦再三提醒他们,一定要先找感觉,找不到,或者不理想,还是先别动笔,想好了,下笔就要果断。经过这样的启蒙后,孩子们画画时就会渐渐养成跟着感觉走的创作思维习惯,笔下的线条越来越流畅,一年半载下来,已是十分舒畅自如。
第一次上省级公开课,管庆伟记得是在杭州中萃职高,当时台下坐着几百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授课内容是“千变万化的线条”,即讲授如何通过线条,来表达各种情感意象。这堂课,赢得了在场同行们的广泛好评。
2005年9月,管庆伟被提拔为湘师附小副校长,并连续三届当选学校工会主席。一边忙于行政工作,一边还要从事教学工作的管庆伟,仍执著于对中国画教学模式的探索。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湘师附小的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学校被评为萧山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一次杭州地区中小学艺术节绘画比赛,小学组共设了五个一等奖,前三名都被湘师附小所囊括。这些获奖学生的作品,艺术感觉跟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明显不一样。管庆伟本人则先后2次被评为杭州市系统先进、区系统先进,还荣获杭州市优秀园丁奖。
2010年8月,管庆伟被调任为萧山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因他当时还在湘湖二期工程指挥部挂职,便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工作,梳理完善全区美术教研工作建设:建立萧山区美术书法教研博客,修整萧山美术教研网,组建美术教师QQ群,成立了书法、国画、西画、摄影、工艺等5个专业成长小组和中小学美术青年教师协作组。教研活动及美术老师的考核,均有所创新。推进了全区高中、初中、小学的美术教研活动的全面开展。
再谈到六位得意门生,管庆伟笑道:他们现在的绘画水平都已超过我了。言语里更多的是骄傲。
画家管庆伟
管庆伟的QQ与新浪微博名均叫“水墨之间”。于是猜想,水墨丹青,必是他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
管庆伟自忆,与丹青结缘,始于读湘湖师范时。因受湘师当时的两位美术老师骆献跃(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和陈广遥的影响,年少的管庆伟从此迷恋上了绘画。以后在中国美院深造期间,又得到过尉晓榕、何加林等著名国画家的点拨。他主攻山水,兼花鸟,也画人物,作品曾参加省级花鸟画展览,并获优秀奖,此外还多次荣获区、市级奖项。圈内熟人都一致公认他的作品气息非常好。
2010年元旦,管庆伟与楼有刚、魏东海、戴世成、赵大安、汪信贤等六位萧山区知名国画家一起联合在江寺举办画展。六人约定,以后每年元旦,都要在江寺举办一次这样画展。至今年元旦,已连续举办三届。他们还约定每周一中午在楼有刚家里汇聚,互相交流信息和创作心得,努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创作氛围。
因白天忙于工作,管庆伟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创作。画画于他,按他自己的话讲,跟鸦片一样令人着迷。晚上画着画着,常常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但是早上还要上班。所以晚上创作,不得不有所控制。
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创作路子来?在忙于教书育人的同时,管庆伟也在努力思考并积极尝试着。最早的中国画是人物、山水、花鸟结合在一起的,至唐宋后,开始单科独立。管庆伟琢磨着,能否把这三者重新融合在一起?近来,他还有意识地专画石头,有时候就搞一个系列,一组一组地画,把山水画与花鸟画中的石头两种不同画法的技巧结合在一起。中国美院的尉晓榕教授曾对管庆伟的这些石头系列作品予以肯定,鼓励他继续这样的尝试。他一直想圆自己的一个梦:举办一次个人画展。
日常生活中,管庆伟也很注重素材的收集,特别是人物画,平时的速写、素描很重要。出门,管庆伟总爱随身带一枝铅笔、一本速写本,看到沿途景物或人,忽然有感觉了,就掏出来,唰唰唰地画上几笔。他临泓一法师的贴,喜欢泓一法师的字之空灵、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临着临着,内心就会变得很宁静很清爽。他喜欢阅读,还比较杂。
九三学社社员、人大代表管庆伟
说起管庆伟与九三学社的缘份,亦当归功于他的水墨丹青。
2005年,在一个萧山本土画家的书画展上,管庆伟的作品引起了时任九三学社萧山基层委主委黄祖诚的关注。黄老设法打听到管庆伟的联系电话,并亲自致电于他,邀请管庆伟来九三学社萧山基层委坐坐。当时拥有较高学历申请加入九三学社的知识分子很多,但九三学社萧山基层委更看重的是申请者的人品特长等。黄老亲自与管庆伟谈话,并郑重邀请他入社。此后,关于管庆伟的入社申请,黄老亲自与区委统战部沟通后,特意亲自将材料送到社市委,当面向有关领导介绍管老师的才艺特长。
社员们都说:黄老的眼光很准,看中的人一定不会错。
加入九三学社后,管庆伟积极参加支社的各项活动。2012年暑假,九三学社萧山基层委与育才社区结对,管庆伟在社区内办了个中国画培训班,免费为社区里的孩子授课,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听课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社区外面的家长闻讯也纷纷带孩子过来学习。
管庆伟还创建了九三学社萧山区基层委综合二支社的博客,组织开展支社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娱乐活动,加强与兄弟支社的联系。所在支社连续获萧山区基层委先进集体荣誉。管庆伟本人亦多次被区基层委评为优秀社员。
作为上届区、市两级人大代表,本届市人大代表,管庆伟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几年来,在市、区人代会上共提交了多篇建议,内容有涉及教育事业的《关于切实解决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拥挤现象的建议》、《关于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校园硬件建设,打造精品校园的建议》、《关于方便教师(含退休教师)超支医药费报销的建议》《关于萧山区聋哑学校搬迁后,完善办学环境的建议》;有涉及文化艺术的《加大文艺成果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关于迁移萧山区青少年宫的建议》;其中涉及城市综合管理、民生等方面的《整合管理力量,巩固“四小车”整治成果》被评为2009年区人大优秀建议。
在杭州市人大大会闭会期间,管庆伟作为第一小组(萧山区块)联络员,依然积极协助组长开展小组活动。他先后两次被邀请参加杭州市人民广播电台民情热线栏目直播。在杭州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评议会上,他代表萧山进行发言。他的画作,也屡屡在市、区人大、政协组织的艺术比赛中参展获奖: 2008年国画作品《江南竹》代表萧山区人大参加杭州市人大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比赛荣获一等奖;2009年,国画作品《鱼乐图》获杭州市人大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摄影比赛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杭州市人大“代表墨韵”10人书画作品展;《杭州人大》2010年第2期专版介绍管庆伟个人中国画作品;2005年以来,连年参加区政协书画院“庆两会”作品展……
此外,管庆伟还是萧山区党风廉政监督员。2008年、2010年均被评为杭州市人大代表工作积极分子。
拥有多种身份的管庆伟,当然还是一个美满幸福家庭里的好丈夫、好父亲。自儿子幼儿园毕业那年的暑假开始,他每年都会带着儿子自驾游,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享受生命。生命在旅途上。他说。
水墨丹青,描绘的是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对于美,没有谁能比艺术家更敏感、更热爱。在人生的旅途中,管庆伟如丹青写意般处处挖掘着美,创造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