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随着九三学社下城区基层委员会的成立,全市“8+2”的城区基层组织结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即八个主城区全部建立了基层委员会,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建立了支社。
基层委员会是社的一级基层组织,根据社章和社内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一个地区、单位、系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社可以成立基层委员会,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代表本地区、单位、系统的九三学社组织履行参政党职能。社市委自六届委员会以来,高度重视城区工作,提出了社务工作重心下移的指导思想,继续在主城区和社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建立基层委员会,通过设立城区工作委员会开展城区基层组织间的工作交流、研讨,制定《城区基层委员会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为指导城区基层委员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社市委在组织发展中,有意识地将部分非区属单位的新社员安排在城区,以成立基层委员会和支社换届为契机,将一些年纪轻、能力强、热心社务工作的同志吸收到班子中,切实增强了城区基层组织的实力和活力,并在部分城区探索退休社员属地管理模式。
基层委员会的建立使得基层组织的社务工作有分有合,既便于组织活动,又能扩大社员的参与面和提高社员的积极性。基层委员会和下属支社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支社重点做好自身建设工作,基层委员会重点牵头做好履职工作。部分基层委员会结合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规范了社务工作程序,建立了工作测评、表扬激励等制度,大大激发了支社和广大社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委员会的建立还能更好地促进与城区统战部和单位党委开展联系沟通,发挥社组织在城区和有关单位的履职作用,扩大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
(梅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