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智能马桶盖、15美元一双的运动功能袜、安装在我国第一架国产大型客机上的舱门,这些高科技产品都出自杭州东部钱塘江下游两岸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区域里,坐落着士兰集成、立昂东芯等大批信息技术企业,汇聚了西子航空、长安福特、新松机器人等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聚集了长三角研究院生物中心、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工程创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这一片区域,就是杭州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城东智造大走廊”。
9月27日,杭州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快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主题进行协商建言。市长徐立毅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潘家玮主持会议。
社市委副主委何黎明代表九三学社界别组进行发言。他建议市政府在“大走廊”建设中要创新管理模式:改政府造园为市场造园,引进园区开发主体;改政府资金主导为基金开发模式,引进基金破解跨区协同难题;变政商难分为政企分工合作,破解产城融合发展难题。要将城东智造大走廊打造成“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综合体。
何黎明的精彩发言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现场掌声一片。发言结束后,市发改委主任洪庆华与何黎明进行了交流。
为准备本次市政协常委会的发言材料,社市委早在5月就成立课题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调研方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社市委主委罗卫红,副主委何黎明带领课题组王凯尔、董可星、倪欢章等社员先后考察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核心区域,走访了4个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多家企业实地调研。课题初稿形成后,课题组又多次召开讨论会,广泛征求社内外城建、规划、科技等领域专家意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