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23日,杭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和市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先后召开。17日下午,在料峭的春寒里,来自九三学社、科技、教育、医卫、农林等界别的我社38位市政协委员步入省人民大会堂,开始为期5天的会议。
尽管天气多变,但代表和委员们始终以饱满的姿态,认真参与会议的每一项议程。委员们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叶明主席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朱祖德副主席作的《政协提案工作报告》,代表和委员们听取并审议了邵占维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家围绕《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加快“三城三区”和“美丽杭州”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促进转型升级等问题建言谋策。
会议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何关新参加了九三学社界别组讨论。他认为,九三学社界别组委员的讨论组织认真,发言踊跃,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对丰富人民政协理论,推进政协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很有作用,并希望委员们为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
为在市“两会”上交出漂亮的答卷,社市委2012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人才优势,体现科技特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职能。继续深化参政议政课题招投标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全年立项课题31个,组织开展20余次专题调研、考察、座谈,完成调研报告和材料26篇,其中3篇获省、市领导批示。由社市委主要领导领衔、与社省委联合调研完成的《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创新发展研究》得到省领导葛慧君和蔡奇的批示。《关于推行海外公民证制度,吸引人才回流的建议》等3件调研成果分别被社省委评为2012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三等奖。社市委又根据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工作部署新变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等课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并形成2篇充分体现九三学社科技特色、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调研材料,为政协全会作好了充分准备。
市政协会议期间,社市委共递交了《谋划“网商新城”,加快推进“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建设》等5篇大会发言材料和《关于加快我市县域中心镇集群建设的建议》、《关于杭州城市雨洪控制的几点建议》等9篇团体提案。会议期间,我社市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和建议20余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近百件。社市委去年提交的团体提案《关于加快构建我市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以及社员刘秋敏、王景峰、刘庆敏、彭莉莉等提交的个人提案被评为2012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并受到大会表彰。
市政协会议期间,社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常委楼玉宇代表九三学社市委会作了《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会口头发言。她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尚存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政策扶持体系亟待完善、企业融资渠道有待拓宽、知识产权环境不尽人意、企业家精神严重缺失等问题,为此她提出:加强认定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外部发展环境,营造浓郁创业氛围;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良好政务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市政协全会期间召开的四个专题会议上,我社委员刘秋敏、何黎明、沈国民、吴永强、葛航、金鹰、王景峰等围绕“美丽杭州”建设、健康城市建设、“电子商务之都”建设、安居乐业示范区建设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体现了强烈的党派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刘秋敏、杨金南、吴松杰、祝骑云、章成力、许轶洲等委员还分别接受了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和西湖明珠频道、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网、西湖之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充分展示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风采,反响良好。
(来利军)